盈股配资 “野人小孩”为什么让人格外担心?
10月15日,有网民反映在四川石棉县一高速路段看到一个家庭带着行为似犬的孩子,随即报警。从网友上传的视频看,一个一丝不挂的孩子,趴在台阶上吃食物,身体黑黢黢的,头发乱糟糟的,“吃饭、爬行、跑步都像狗”。
该视频很快在网络上引发关注。随后,雅西高速交警表示经核实视频中的孩子属于“正常家庭”,户籍属云南南涧县。云南南涧县警方证实,孩童行为系父母独特教育方式所致,不存在虐待。南涧县民政局回应,该家庭采用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经调查均未发现生活贫困或虐待情况。
按说事情发展到这里应该告一段落,既然不存在虐待,那么大家也可以放心了。但事实上,很多令人感到疑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看上去才两三岁的孩子,让他在人来人往的高速服务区地面爬行,这真的安全吗?何况,孩子还赤身裸体,趴在地上进食,这卫生吗?此外,孩子如果长期在地上爬行,对生长发育也不是好事,家长真的对孩子上心了吗?
虽然说一个家庭要怎样培养孩子纯属私事,采用“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再怎么回归自然,也不至于让孩子回归到“野人”状态。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真能健康成长吗?这可能也是“野人小孩”让广大网友格外担心的原因。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户籍地派出所回应,两个孩子“大的三岁左右,小的一岁多,还没上户口”。不给孩子上户口,他们今后的读书、就医、出行等都会受影响,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缘故?既然孩子所在的家庭是“正常家庭”,又怎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并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显然,“野人孩子”的父母在上述诸多方面都做得还不够到位。虽然多方回应似乎都在向外界表达不用过度担心“野人小孩”的讯息,但一个又一个事实却不能不让人产生担忧。
因此,公众关心的并不是涉事家庭采取了怎样的养育方式,而是“野人孩子”作为一个儿童,基本的权益有没有得到保障,家长又有没有尽到应该尽到的监护和养育义务。这恐怕已经超越了家庭教育伦理的范畴,而成为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也因此,简简单单的一句“教育方式不同”恐怕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到底如何,此事背后是否还有隐情,相关部门都应该进行更耐心、细致的调查。这不光是为了给关心此事的公众一个说法,更是对每个孩子的成长负责。
文 | 金宇
胜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